联系我们
联系人:秘书处
电 话:137-7607-2872
地 址:苏州大道东278号领汇广场1幢1710室
菲尼克斯中国区总裁顾建党:中国制造源于工匠 超越于工匠
来源:国际卓越运营协会发布时间:2019-11-05 17:04:31 浏览次数:393
2016年第六届国际卓越运营年会于11.18-20日在苏州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汇聚全球智慧 探索‘新工匠’之路”。来自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把脉中国制造业态,探索新工匠之路。
在本次大会上,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经理,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顾建党就中国未来智能产业,工业4.0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重要演讲。菲尼克斯作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德国工业4.0的主要参与者和推进者,于2014年发布智能战略,成立菲尼克斯电气智能战略推进联盟,旨在架起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的合作桥梁,打造产学研和政府行业媒体共塑未来智能世界的新平台。为了深入了解菲尼克斯对中国制造新业态的借鉴意义以及顾建党总裁对中国新工匠道路的启示,会后我们对菲尼克斯总裁顾建党进行了独家访谈,访谈内容将重点围绕工业4.0、中国制造的新工匠之路、以及菲尼克斯的未来智能世界图景展开。
前哨:您好!顾总,我是网易江苏的记者蒋洁。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参加此次国际卓越运营年会,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顾:首先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年会,虽然我和杨洲主席是老朋友了,但是过去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可以说,这个年会在卓越运营领域里应该是空前的,因为从它的专业性,细致程度,专家覆盖领域的广度包括来访听众的层次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在卓越领域的独特的高度。我非常荣幸能和杨主席配合,去给大家做这样的一个分享。
前哨:本次年会主题为“汇聚全球智慧 探索‘新工匠’之路”。毋庸置疑,应邀来参加年会的都是业内精英,各个领域在探索创新方面都有卓越的成绩。您是如何理解探索“新工匠”之路在菲尼克斯团队建设、市场运营、产业升级这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的?
顾:我在之前的演讲中提到了菲尼克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包括在中国制造和产业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下,菲尼克斯如何与中国的制造业一起发展,也就是说如何走一条新的工匠之路,这可能用三十分钟也讲不完,如果要简单的来表述的话,首先我要说的就是菲尼克斯它来源于工匠,同时也要超越工匠。那从菲尼克斯来讲,它是德国家族企业和全球隐型冠军的代表,他的核心和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就是要专心、用心做小事,而且甘当配角。我在演讲中还说到它在中国23年的发展其实是小产品,大事业。
前哨: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菲尼克斯,如果说它之前甘当配角的话,可是在这两年发展的特别快,甚至是站在了行业的先列。
顾:对,这点可以很自豪的说,虽然菲尼克斯是一个德国家族企业,但是在中国,它由中国人管理,具有企业家精神,面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却很快的实现了和中国产业的完美融合。并且在中国过去的3到5年里,坚定的架起了中德之间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领域的一个桥梁。同时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各机构人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但是,不管在哪个阶段,我们始终保持做一个配角的心态,所以说菲尼克斯甘当配角,用心做事的这个理念不管在未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也不会去改变。
前哨:这应该也是菲尼克斯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菲尼克斯现在是中国管理团队以及本地化的管理方式,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德国和中国在产品研发和服务上的理念是有差异的,不知道菲尼克斯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表现的?
顾:我自豪的认为菲尼克斯其实是“最中国的的德国企业”,也是在德国的在中企业里管理模式最为独特的。首先他是以中国管理团队去驱动的,其次是中国战略在引领菲尼克斯的发展。所以这并不是德国战略的一个延伸,而是基于菲尼克斯融入中国去引领中国产业发展,这个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然后才去嫁接德国和全球资源融为一体,才能在中国走出一条道路。另外,我们中国的团队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打工者”,而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去引领企业的转型和突破。这种智慧是真正能把中国人和德国人融为一体的智慧,它最后一定不是纯粹的中国或者德国的基因,这是技术引领和智慧引领的结合。
前哨:中国制造业在创新层面确实和德国这样的高精尖型存在差距,但是如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话,会不会有所帮助呢?比如去建立产业创新孵化基地这样的形式?
顾:这点我们叫智能产业生态,智能制造或者说未来新的产业它肯定不是一锤子买卖,当今天我看到所有人对工业4.0一哄而上的时候,我想这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在这个过程里,菲尼克斯怎么做?我们认为就是要回归本源,要真正的推动智能制造第一个就是要做教育。所以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智能教育联盟。未来中国肯定将产生一个局面就是普通的劳动者需求会大幅下降,机器将取代越来越多的常规技能的工作者。但是当工厂变成智能化的时候,需要的是经历了这一系列智能制造方面历练的人才。所以我们会和中国大量的院校,科研院所去建立智能教育的实验室,去设置智能教育的课程。就比如说菲尼克斯在同济大学的第一个科学智能实验室。第二个,我们做的就是产学院合作,就是和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比如我们和上海工业自动化研究院以及江苏省经信委合作发展的研究院。第三个,从标准化建设去推动产业的发展。比如菲尼克斯是中德在制造核心领域标准的承担者。
前哨:其实从中国现在的整体环境来看,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工业2.0、3.0的阶段,离4.0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说要迈向4.0您认为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基础的内容需要去改进。
顾: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中国现在虽然有像华为这样在全球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可是95%的企业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我认为是因为以价格为主要导向的产业机制所导致的。包括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资源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环境成本,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为此我们需要从客户的视角,产业生态的视角包括我们企业自己员工的视角去反思去调整。
前哨:之前听您提到“互联网+”,其实我就非常想明白究竟是“互联网+工业”还是“工业+互联网”,这两者的关系您怎么看?
顾:那一定是“工业+互联网”了,中国最缺的是核心制造业,它是以工业技术为核心的,造船、航天或者是像华为这样的,没有具有创新的,扎实的工业技术为积淀,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的。但是工业人员一定要积极的去拥抱IT技术,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这样才能接触新的技术,新的领域,才不至于对新兴的技术与机会视而不见,才能利用这些新兴技术为我们的工业作福。
前哨:好的,谢谢顾总的分享,那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此结束,希望之后还有机会能与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