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秘书处
电 话:137-7607-2872
地 址:苏州大道东278号领汇广场1幢1710室
对话大牛——黄艳
来源:国际卓越运营协会发布时间:2018-04-12 10:23:07 浏览次数:279
近年来,中航工业推行了多个管理方法的应用,如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EVA、精益管理等,而最近又在规划中提出要构建集团公司的运营管理体系(AOS)。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航工业精益六西格玛研究所所长黄艳。谈到六西格玛在近十几年的运用中,之所以能够常用常新,黄艳给出了一句话,“六西格玛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有生命力。”
《中国航空报》:近年来,国内众多企业都在应用六西格玛,如中航工业,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六西格玛作为一种先进管理方式的优势和推进意义?
黄艳:上世纪8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将六西格玛作为质量改进的方法加以运用;90年代,六西格玛成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2000年以后,六西格玛成为创造顾客价值(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一个方法。从六西格玛本身来说,它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发展至今,他已不仅仅在制造业得到运用,而是扩展到服务业包括金融业、保险、证券等行业。
通俗地讲,六西格玛就是教给大家一套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观念。对于中航工业而言,我们如此复杂的管理过程更需要这种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已成为训练员工工作方式和提高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抓手。
同时,六西格玛本身蕴含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第一个先进理念,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第二个是量化的观点,现在我们提倡精细化管理,而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量化,即把客户的需求量化出来,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的;第三个即为流程观,任何满足客户需求的结果都是通过流程来实现的。通过重新设计或者优化流程来完成既定目标。第四个观点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我们要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这些先进的观点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将来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挑战。反过来,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又能通过六西格玛来落地。
《中国航空报》:具体到航空领域,六西格玛在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有何特性?
黄艳:近年来,中航工业推行了多个管理方法的应用,如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EVA、精益等,应该说在整个军工行业中,我们是走在前面的。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将这些方法整合并加以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2005年就提出了,将六西格玛、精益管理和平衡计分卡融合在一起的理念,利用三者的互补性,总结出了一套融合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价值是将组织愿景的实现和底层的改进有机结合,让所有改善项目的选择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展开,从而使高层领导认清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价值和定位。
除了在方法论上不断拓展,使六西格玛能够在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之外,我们也在推进的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推进策略与推进技术并举,不断用成功换取资源。通过开设领航员班,让高层领导了解六西格玛的运用成果,并且吸引其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对骨干的培训,使学员创造出可见的价值,从而形成上下互动,促使六西格玛得以持续推进。
《中国航空报》:近来,中航工业在规划中提出要构建集团公司运营管理体系(AOS),应当怎样从本质上理解六西格玛和AOS之间的关系?企业应当如何推进AOS建设?
黄艳:用一句话概括,两者就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关系。两者的方法论是一致的,其背后的管理原理也是一致的。六西格玛从本质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们用Y=F(x)表示,首先是如何定义Y,即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从客户需求中找答案,并且将客户需求量化出来。第二步,分析并找出影响Y的因素,即X。对X的把握需要从流程中找答案,即实现客户需求的流程是什么。
但六西格玛只是一个通用的方法论,而AOS则是集团通过组织专家来研究影响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因素,并将研究的结果转化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企业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即可。因此在AOS中,首先是对运营的结果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即明确Y。运营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经营指标、流程指标、岗位指标;其次是建立流程管理体系,通过流程管理体系来支撑运营指标的实现,但这套体系本身是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的。同时吸收了集团内外在运营管理方面的最优实践成果并将其转化成表单式的管理工具嵌入相应的业务流程,推动持续改进。
目前,中航工业只是在制造领域中做出了这个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把AOS的推进当作是一个管理变革的契机。这就要求企业用系统的眼光来审视整个制造管理过程,实现管理的转型。
《中国航空报》:制造业不断呈现出新趋势,比如近来德国提出的“工业4.0”,这些新的趋势对企业在管理上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黄艳:毋庸置疑,制造业的新发展对人和企业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人。2013年,我去德国考察时,曾经咨询过一位德国工业的高级管理者,德国制造领先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德国的高级管理者回答说,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非常宽,所以其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是可以兼顾到很多技术并将其集成在一起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观念的进步是更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技术的迭加。
所以,制造业的发展对我们而言最关键的要求是观念的转变,还有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而技术引领管理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整个管理模式都会发生变革。以工业4.0为例,一方面,这一趋势要求多种技术集成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也更强,这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集成。这一系列变化要求各个企业之间实现更紧密的融合,物流管理也会更为复杂,对信息化的需求更为强烈。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复杂性也就更加凸现出来。
但即使放在工业4.0的背景下,六西格玛作为一种常用常新的方法论,仍然是适用的,只是对象的变换而已。
上一篇:对话大牛——杨洋
下一篇:没有了!